2020 年 8 月 21-22 日,2020 全國腫瘤精準醫學與微環境大會于青島市隆重召開。本次大會主席由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醫院院長張曉春教授和廣州泰和腫瘤醫院院長錢朝南教授共同擔任。我院放療科副主任袁太澤主任醫師受邀在大會上作專題報告。
本次大會以“腫瘤精準醫學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醫學院院長董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免疫與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蘇冰等多位國內頂級知名學者、專家、教授共襄盛會。我院院長錢朝南教授獲邀在大會開幕式上作專委會主委致辭。
在致辭中,錢院長隆重向參會的各位專家們介紹了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即將創刊的官方雜志《Visualized Cancer Medicine》。該雜志最大的亮點是,每篇主要文章都會嵌入相關內容的視頻 ,讓讀者在獲得更流暢閱讀體驗的同時,更能直觀地了解癌癥研究的相關過程。視頻所呈現的可以是各種診療流程、放療計劃的三維全貌,也可以是細胞、分子的運動過程,必將有利于讀者獲得大量的信息。錢院長希望,通過該雜志在表現形式上的小小突破,能讓大家對腫瘤的認識有一個更大的飛躍。與會的各位專家均表示對雜志非常感興趣,并相信隨著雜志的發展,將為腫瘤的精準醫學帶來更大的推動作用。
為切合大會主題,我院袁太澤主任受邀在 8 月 22 日下午的肺癌精準診療分會場為大家帶來題為《質子治療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專題報告。袁主任在報告上指出:質子治療不但能精準有效殺傷腫瘤組織,而且還能把放療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降到最低水平。傳統放療 (光子治療) 在使用的 X 射線或 γ 射線進行治療時,除了腫瘤細胞會受到照射外,腫瘤前方和后方的正常組織也會受到照射,導致較明顯的放療副作用。而質子治療由于“布拉格峰”的存在,能量集中釋放,腫瘤前方的組織僅受到小量的照射,而腫瘤后方和側面的正常組織受到的照射幾乎為零。這就可以有效保護人體正常組織,大大降低放療的毒副作用。
對于質子治療的未來發展,袁主任認為,隨著中國質子治療中心的逐步建立,全球質子治療將進入快車道,而筆形束掃描及質子調強治療將被廣泛應用。另外,Range 不確定性和器官運動仍然是質子治療的主要挑戰。因此,加強器官的運動管理、自適應治療、Flash 技術應用將是質子治療的主要研究方向。
廣州泰和醫學人文研究教育基金得到醫學人文研究者的廣泛支持和關注,共收到了 106 份國內外醫學人文研究團隊的申報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日本千葉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及醫療機構。經過 5 位評審專家的多輪評選,最終對 20 個課題進行立項資助,具體名單如下
據統計,在我國癌癥“殺手榜”前五位中,消化道腫瘤就占了三個。更不幸的是,大多數消化道腫瘤患者就診時已為中晚期,早期所占比例非常少。而腫瘤分期的早晚與生存期的長短有極大的關系。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不但五年存活率低,而且生活質量差,同時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隨著十月 “粉紅絲帶乳腺癌防治宣傳月” 的結束,由廣州泰和腫瘤醫院 (以下簡稱 "GCCC") 牽頭發起的 “全新全醫” 乳腺健康關愛公益系列活動也完美收官。本次活動不僅得到廣州本地多家權威媒體的高度關注,更獲得區域民眾的廣泛好評。